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個人認為圖片與文字傳播訊息很模糊的文宣

走進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及各區的圖書館皆會發現張貼同一張文宣海報(附圖一),主要訴求的意涵是提升優質如廁,初次看到這幅海報是在東區圖書館內(附圖二),看到時總覺得怪怪的,怎麼看就覺得怎麼怪,胡市長化身為蒙娜麗莎?這有什麼特殊含意嗎?心裡一點也不覺得這幅海報有什麼含意,反而覺得奇怪,為什麼要選用蒙娜麗莎的微笑來宣揚優質如廁?這就是一個思考障礙。

後來有一次,進入市立文化中心廁所時,猛然被這「奇怪的蒙娜麗莎」嚇到,「蒙娜麗莎」居然就在正前方對著我微笑!當時愣在那裡好一會兒。但隨即開始認真的去看待這幅海報,思考之前為何會這麼膚淺以及身為設計人為何會採用這個方案。在設計裡這也算是創意的一環,而身為設計人就更應該破除舊有的思考障礙,誰說蒙娜麗莎就一定得裝得美美的靜靜坐在畫框裡?其實也可以透過微笑及好的文案傳達不一樣的訊息給大家。

我的見解是,原設計者是想藉由胡市長的笑容代替蒙娜麗莎的微笑來提醒市民「只要做好優質如廁文化,人人能享受青山好綠水。」而觀賞者的心態當然也被設計者納入考量,初次看到的人會先被這個奇特的蒙娜麗莎吸引注意力,進而想去仔細的去瞧瞧這幅海報要傳達什麼訊息。不過個人認為這個設計有個小缺點:如果沒有附上文案的話,大家還會知道畫裡的胡市長究竟想傳遞什麼訊息嗎?設計者選擇以著名的達文西畫作來做不同的詮釋,將蒙娜麗莎與胡市長重新組合做不一樣的改變,試圖引起觀賞者的共鳴並讓觀賞者去發想這幅海報想傳達的訊息。

自己覺得納悶的是,明明是相同的文宣海報,「為什麼」在不同地點張貼會有效果好與不好的落差;在市立文化中心因為是貼在走入女廁的第一道隔面牆上,是進入女廁的必經之地,所以進入者一定會發覺到海報的存在,雖然可能猛然走進去的話會突然被嚇到,但吸引目光的注意力絕對是百分百;至於在東區圖書館中因為是張貼於女廁外,所以如果從右後方進入廁所的話可能不會察覺到這幅海報,當然也就無法傳達訊息給大家知道,那麼也就喪失設計這張文宣的意義了。我想大前先生會這麼注重思考,要我們碰到不同問題都會去思考這樣的問題與不同的答案,就是要我們懂得全面性的思考。

沒有留言: